摘要: “清洁标签”理念源于欧美,其核心原则之一就是“禁止E编码添加剂的使用”。如今,这一理念在中国市场迅速落地生根,并结合本土监管要求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体系,标志着中国食品标准正加速与国际主流趋势接轨。
E编码,作为欧盟为食品添加剂设计的标准化编号系统,曾是国际化食品的通用语言。然而,“清洁标签”运动倡导摒弃这些难懂的编码,转而使用消费者更熟悉的天然成分名称。这一理念如今已深刻影响中国市场。
CTI华测检测和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等本土权威机构建立的“清洁标签”认证体系,其严格程度不输于国际标准。例如,华测的五星级认证要求“严格的零添加”,需要对原料和成品进行极其严格的管控。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的供应链也已具备满足国际高标准的能力,如伊品生物的玉米酱粉,就同时满足了美国FDA和英国BRC的要求,成为其国际竞争力的明证。
这种“内外兼修”的标准对接,使得像白象水饺这样的产品,既能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,也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品质底气。展望未来,在“清洁标签”这一通用语言下,中国食品产业将更深入地参与全球竞争与分工。